https://s0.ifengimg.com/2018/02/01/fangchan_d0c0fd07.png
香港传真 | 特首声援刘德华 - 凤凰网房产郑州
“我们只是继续原本进行中的工作,以展示给大家看其实‘明日大屿’将会是香港土地供应的重中之重。”观点地产网香港影视天王刘德华,近日来因一则短片陷入舆论风波中 -来自凤凰新闻客户端
https://zz.ihouse.ifeng.com/news/2018_10_14-51673454_0.shtml

香港传真 | 特首声援刘德华

观点地产网
2018-10-14 11:10

“我们只是继续原本进行中的工作,以展示给大家看其实‘明日大屿’将会是香港土地供应的重中之重。”

观点地产网 香港影视天王刘德华,近日来因一则短片陷入舆论风波中。

这则长约3分钟的短片,名为《让下一代看见》,由香港前特首董建华建立的智库——团结香港基金制作,刘德华担任旁白,表态支持人工填海。

在影片中,他说:“如果要长远舒缓住房问题,在坊间众多的建议里面,我觉得东大屿大规模人工岛方案,看来是比较可取的。”

他还呼吁:“只要值得做,应抓紧机会马上做。”

影片一出街,便招致了很多反对的声音,不过却得到了女特首林郑月娥的声援。

在10月10日《施政报告》记者会上,林郑月娥称:“这是非常不公道的,同时对于刘先生能够勇于表达他的意见表示敬佩,亦预祝他在十二月将举行的演唱会成功。”

林郑的声援并非无因可寻,最新的《施政报告》公布了4个增加土地供应的措施,其中便包括了大屿山填海计划,林郑表示,上述短片与自己的施政理念非常吻合,但自己事前并没有和华仔“夹过”(沟通)。

按照林郑的计划,未来政府在大屿山以东、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分阶段填海,建造合共约1700公顷的多个人工岛,可规划用作兴建26至40万个住宅单位,供70万至110万人口居住,其中七成为公营房屋,预计首阶段的住宅单位可在2032年入伙。

不过,这项看似能长远舒缓香港住宅紧缺问题的措施,却一直招致着众多的质疑,无论是在10月10日的记者会还是在随后一天的答问会上,“明日大屿”均是媒体及议员质问的重点。

答疑“明日大屿”

质疑的重点首先来自填海成本预算,坊间消息称,整个“明日大屿”填海费用最少要动用4000亿至5000亿港元,即是香港财政储备的一半,有议员质疑这是一种燃烧储备,指责最新的《施政报告》不是“燃点希望”,而是燃烧储备。

甚至有议员疾声斥责填海计划是“舍易取难”:“高尔夫球场170公顷,你不做;私人发展商农地1 000公顷,你不做;预留予丁屋的900公顷,你不做;棕地发展超过700公顷,你不做;还有前发展局局长说2000公顷的闲置土地,你都不做。你便选了一个最贵、等于倒钱落海的做法。”

林郑回应称,上述提出增加土地供应的选项,政府每一项都在研究、都在做。而《施政报告》中提出的包括“明日大屿”四项措施,是其认为在所有选项中,是相对有足够理据可以不需等土地工作小组交报告,便可以预先说前景和未来举措。

对于耗尽储备一说,林郑月娥指出这是坊间传言的数字,政府还没有具体的成本测算。同时她反驳,明日大屿计划是满足香港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,大型的基建都离不开庞大的投资,但这些庞大投资并非一日用尽,相关工程建筑期达到十几年,“所以你的数字5000亿港元或1万亿港元,要除以这十多年,而现时香港每年在基础建设方面投入的预算都在1000亿港元。”

除了因成本引来质疑,来自环保与气象方面的反对声音也较为强烈,早前便有气象学家担心气候变化会令海平面上升,并指责兴建人工岛是“逆天而行”,郑月娥在记者会上指出,政府在做任何工程前都会全面评估,工程不是“咪埋眼去做(闭着眼睛去做)”,“担心依样担心个样,咩都唔使做(担心这个担心那个,什么都不用做)”。

她强调,风险经过专业评估是可以管理,期望社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发展。

林郑月娥承诺,政府将会以最环保、最保护海洋生态的方法发展大屿山。如果“明日大屿”有一大片土地,可理顺市区中住得挤迫的居民,可令社区有一次更新,让有关27万等上楼的家庭有更好的居住环境。如果不推行计划,恐怕是有愧于下一代。

除此以外,交通情况也是关注的焦点,有议员指出,大屿山接驳港九只靠一条路,往后大屿山人口膨胀,需要有更多道路连接。戴德梁行则建议,政府填海的同时,必须于交通配套措施方面作出更长远的规划,避免因配套不足,令整个大屿山将来出现问题。

对此,林郑月娥就表示,对铁路和公路,会整体作策略性考虑,而大屿山未来会成为双门户,很快开通港珠澳大桥和屯门至赤腊角连接路,加上明日大屿山,未来会成为四通八达局面。

“填海”面面观

香港地少,人口密度冠绝全球,有限的土地资源造就了节节攀升的楼价和租金,令不少“香港市民居住无尊严”,增加土地供应已经成为港人最为迫切的需求。

在香港,发展土地的方式无非有两种,一是在原有的土地上重新规划,包括拆迁厂厦、旧区和开发棕地。在新的《施政报告》中,林郑已经首次提出整幢工厦进行改装,用作过渡性房屋,并开发新界棕地。

第二种方法就是开发新的土地,包括开垦郊野和填海造地。但不少香港人士指出,相对来讲,开垦郊野引发的争议以及抗争将会更大,填海造地或是最具操作性的办法。

前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就曾表示,填海虽有争议,但却是最有效的增加土地储备的方法,而且“比开发新界便宜”。

作为海滨城市,香港早在1842年,即开埠的第二年,就展开了第一次非正式填海工程。迄今为止,香港填海土地大约7000公顷,占已开发土地面积的26%,容纳了70%的写字楼面积和27%的人口,如今繁荣的西环、中环、湾仔至铜锣湾等地区都是填出来的。

事实上,并非只有香港向海要地,因为领土面积狭小以及地势低,荷兰自13世纪起就开始大规模围海填地,向大海索地近7000平方公里,约占其现今国土面积的20%;日本沿海城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通过填海获得;新加坡的填海面积刚好是香港的一倍,合共14000公顷,占了其国土的20%。

可以说,上述城市后来的能够跻身国际都会,填海工程功不可没。不过,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,越来越多国家和城市开始关注海洋生态问题。

1990年,荷兰政府提出把土地“归还”大海的设想;2009年,批准了一项“退耕还海”方案,让一片填海造地生成的300公顷“开拓地”被海水淹没,恢复为可供鸟类栖息的湿地。

日本同样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来限制围填海模式,譬如公布《公有水面填拓法修正案》,加强对围填海用途与环境影响审查等方面的要求。

在香港,随着上世纪90年代港人环保意识逐渐增强,填海造地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大,反对的声音越来越来越强烈。2004年1月9日,“保护海港协会”成功挑战香港政府,在终审法院推翻湾仔北填海计划,成为香港填海争议中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。

在此后的数年间,填海渐渐停滞不前,2010年之后,香港真正在进行的填海工程只有港珠澳大桥的香港口岸一个。土地供应专责小组9月初指出,香港目前土地紧缺,很大一个方面是十多年来在填海速度上的明显放缓。
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与荷兰、新加坡、日本不同,囿于某些历史和政治原因,香港现有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并没有被充分利用。

中原集团创始人施永青曾撰文指出,香港用作兴建住宅的土地,只占整体面积的7%左右;其中3%还是被拨作兴建低密度的乡村屋,真正用作高密度市区住宅发展的土地只是香港整体面积的3%。

按此前香港发展局公布的数据来看,香港非已建设土地总面积843平方公里,占比76%,其中有400多平方米公里的郊野公园土地被明确禁止开发。近年来香港也有不少团体在研究开发郊野土地的可能性,但从实际情况来看,这一方案面对的桎梏与限制比填海更为严重。

相反,从回归以来,香港开发大屿山的脚步从未停止。在记者会上,林郑回顾大屿山的发展历史时指出,从第一届香港特区政府在大屿山建设了国际机场以来,每届政府关于大屿山开发的工作从来都没有停下来,“我们只是继续原本进行中的工作,以展示给大家看其实‘明日大屿’将会是香港土地供应的重中之重。”

点击查看完整内容
标签: 地产 写字楼 城市 【责编】 宋璐(PO323)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凤凰网房产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,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 下一篇:
百科推荐
楼盘推荐 更多
推荐阅读
窥报|中海地产的三板斧
风财讯
17:41
深度
艰难的临港,开发商打起 “隐秘的价格战”
凤凰网房产上海站
17:12
原创
千亿征程扬帆起 乐从塑料奋勇进 中国(乐从)塑料世界项目动工仪式圆满举行
凤凰网房产广州站
16:55
市场
万元月薪打工人 正在让万亿地产巨轮掉头
风财讯
16:50
新闻快讯
探索医育结合,让幸福托育更有“医”靠 --沙河街道高品质生活暨特色幸福街区医育结合 签约启动仪式顺利举行
风财讯
16:49
新闻快讯

金科天玺


查看详情